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可能现在很多人都对阶级这个话题不感兴趣或是有点抵触,觉得有点太过时了,已经不是几十年前那个大谈阶级斗争的年代了。对此我也不愿评价什么,但要说还是觉得这种看法有点保守了。或者有些人是感兴趣但觉得话题太大了,也只是顺着以前的阶级斗争年代的看法,新瓶装旧酒式的,什么批判大资本家、什么剥削、什么工薪阶级劳动群体之类的,其实这种看法与前者一样,也同样是保守的。也可能更多的人觉得这种话题不够先进不够现代,自己作为新时代进步青年,本着开放的思想,要拥抱新时代的自由发展,不愿接触或是厌恶那些“极左”思想,而这样的自诩披着“开放”外衣的思想,也同样是保守的。这三者并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根据个人惯有的利益立场形成的价值取向来评价不同的思潮,凭着直觉性的利益立场择其一二当作个人思想,但最终的分道扬镳也终会以各自的话语权的得失来再做一次价值判断。所以我们能看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年代,几股思潮此起彼伏。
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年的人生导师马云在全国各地高谈阔论,可没过几年就在舆论场被批斗为大资本家,最后惨淡出国遁藏,而最近两年又乘着民企春风的到来,自上有政府部门一再强调保护民企发展的政策,自下又压制了一波前些年大行其道的“爱国”媒体,马云这一行“资本家”也悄悄地买了回国的机票,而这个时候舆论场上也不再有了对资本家的批斗。
马云这遭起起落落本是此文无关的,只是突然想到的一个例子。在这背后就是围绕着马云这样的“资本家”的舆论场的兴变。所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历史阶段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然适配出一套匹配的政策,政策之后也就会有一批媒体做思想宣传工作。当然最主要的是当然是官媒的绝对话语权以及对舆论的引导,官媒永远都是不会错的,官媒代表的是国家立场,国家利益当然是最不可抵触的立场。(党内路线之争时期,官媒沦传声筒互相喊话左右摇摆,这样的阶段就暂且不论了)。而对于不同的观点,那些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论像是“积极引进外国技术”,还是“大力发展国产技术”,又或是“基本建设”“民生工程”一系列为政策实行确立合法性的政治正确的话语,在现在的我们从模糊判断的角度上来看,不论在什么时候看都是很“正确”的,值得拥护的观点。而如果是这样的,那媒体的就确实到位了。
而不同的舆论导向背后的政策定位是不同的,有可能是纠错的,简单地说,前后的政策定位是对立的相悖的,但是反映在舆论场上都是政治正确的,在大众看来也都是非常正确值得倡导的。在这些话语的背后发生的现实可能是大拆大建,河湖污染,为它维护的舆论可能是“基建狂魔”,也可能是钢厂倒闭,退耕还林,为它维护的舆论可能是“绿水青山”,所以不同的“正确”话语下对应的可能是对立的现实状况。这种解读可能是显得太极端了,但是要认识到“极端”本身就是一个被冠以政治错误的价值取向的词语,对应的现实可能是大刀阔斧,也可能是武断蛮横(当然这两个词也都是带有贬义的,这其实并不能作为客观论证,不过是以夷制夷地反驳罢了[当然前提是别再给“以夷制夷”冠以贬义]),所以当你被一再告知“不要极端”这样的绝对的价值正确的时候,这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就是对前者反复颠倒的政策取向下的不同舆论趋势的一种维护,塑造舆论高低的媒体需要大众“不要极端”而去维护这种一贯的“正确”话语。(这里无意于否认那些政治正确的舆论宣传,不论是“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绿水青山”“第一生产力”各种历史阶段下舆论高地。讨论它们正确与否,这个逻辑起点本身就已经是错误的了,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剥离掉了错误属性的正确话语,是没有错误可言的)。可能这种“不要极端”是一种出于对不同舆论造势的维护阴谋论了,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这种对自带贬义的“阴谋论”的抵触,本身就是出于一种精心设计的阴谋论呢(这里无意于为这个阴谋论式的观点或是阴谋论本身做什么辩护,只是为了引出对价值的一种讨论)。
(这里讨论了一些基于立场和价值的舆论导向的变化,所谓舆论高地的转变。只是讨论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理解,同样使用了一些已经被价值化的词语,虽然有做说明,但是已经长期习惯于这些价值情景的情况下兴许一时间还是难以摆脱一些既定话语。所以前文的讨论所提及的所谓或是舆论导向、或是舆论高低标语、或是左派右派,并无意于价值评判,只是为了引出去价值的讨论)
但是官媒在不同时期舆论导向是有不同的,自然而然地,在舆论低地,就注定了那些本身以个人利益或是个人价值为立场的人所主导的舆论属性的兴衰,反映着不同立场,不同观点的自媒体博主、网络资讯平台(当然这里指的是像「网易新闻」这样有取向、有定位的媒体,而不是单纯蹭流量热度、定位模糊的平庸媒体[这里不对二者做价值评价])所一贯的观点输出的流行与否,所以他们流行与否是时兴的、是暂时的,像是什么司马南之流。
想起来当年俄乌局势初期,舆论场上挺俄方占据绝对优势,不过最近一段时间随着俄罗斯前线劣势越发明显,中国官方也很少对俄罗斯有过正面表态(虽然俄罗斯已经经济上倒向了中国),反俄派好像又开始占据上风,尤其是又来了各普里戈金进京擒王,后两方谈和,最终离奇死亡这么一出闹剧。不过从国内观众的角度来看,对俄罗斯的看法并不是直接代表着个人价值取向,俄国局势如何,对普通观众而言,更多地只是大众能够凑在一起的讨论场,在个人利益上没有直接的现实的影响。(其实这段与文无关,只是看作一个舆论场变化反映出个人观点输出时候的得势与失势吧)
回到前边舆论低地上的自媒体、资讯平台所承受的舆论导向的变化引起的自身观点输出的兴衰,最后反映出个人,则是不同利益价值取向、不同立场定位的群体所支持的观念的流行与否,反映出的是不同阶层的群体的利益及观点的流行或是压抑。
所以,从题目所启的“阶级”的在不同看法下的不同群体,都是保守的。
待续…
弱势群体,边缘群体,法律,话语权,小农思想,转移代价,内源积累,压迫与剥削,必要剥削,绝处逢生,利益立场,97东亚金融危机,西部大开发,08金融危机,四万亿救市,基建,周星驰
有了不少想法,但是都很零散,只是现在不想耗太多精力整理这些,那也就不突兀地上观点了,就先写上了几个讨论的点,以后有机会再做整理吧,也就当写了个前言吧——9.11
- 作者:Alan
- 链接:https://alanyunghowe.eu.org/article/aed7f5ce-6438-4562-9c6c-fa66beb6752e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