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两年前和一个安徽的同学吃饭,随口问到他家是哪里的,他说是蚌埠。我一下来了兴趣,蚌埠刚好是淮河沿岸,而且大家对安徽的一般印象是那种江南的印象嘛。我问那你是北方的还是南方的,同学很坚定地讲,我是北方人啊。
我以为他想说南方的,还想着拿这条淮河穿过的模棱两可来开点玩笑。他一五一十地跟我解释他是怎样的北方人,怎么的北方习惯,那种感觉,我很久没有看到这种北方人的自豪感。这种共同强烈的身份认同一下拉近了距离。
后来我才知道,安徽省内南方差距多么悬殊,也不是他一个自我声称就能敞亮地作为一个南方人的,当然他也不会这样想。
于我,当然是自豪于北方的。可现在我越来越意识到北方相较南方之落后,夸张地讲,令人发指。
不论是江南、闽南还是岭南,现在都是南方,尽管江浙不论是距离还是文化上都更接近北方。
商周以来,基本奠定了东西对抗的格局,彼时的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下,黄土高原上一片郁郁葱葱。游牧于东方的商人尽管建都于东方,但都城也并不稳定。武王伐纣之后,定都于龙兴之地关中,可此后封王对外扩疆,天下之中已经向东移动到了洛阳。
后有秦王凭借战略要地继续建都于关中,直至凭借士绅阶级起家的光武中兴之后,洛阳再次建都。至魏晋乱世,都城已经彻底摆脱了关中。在衣冠南渡之后更是移动到了江南。
隋唐时期,尽管是西方关陇集团再度得势,也不得不再设东都洛阳。
而至宋朝,索性建都于更东方的开封。
靖康之耻,二次衣冠南渡,看向更南方的临安。
如若宋朝能实现大一统,稳定建都于开封,或许北方能继续维持一段时期的辉煌,尽管隋朝炀帝就已经是按耐不住对扬州的欢喜。
蒙古人入主中原,定于大都,比起东晋以南京号令天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东晋未必能号令天下。至于东南政权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后,顺势定都于南京,况且覆巢之下,北方焉有完卵。可意外的是,紧接着燕王朱棣靖难,随后迁都北京,难得再度将政治中心迁向北方,也是意外地延续了蒙古人的大都。
更意外的是,女真人入关,自然地落脚于北京。出奇地延续了明朝京城。北京的政治中心得到了三朝持续六百年的确立,若非此等意外,现在冠以这个名号会不会是南京呢。
溥仪退位,北京在各路北洋系军阀中轮番易主,至北伐战争后迁都于南京。后续更加以外的是,来自西北和东北的新共产党人解放全中国之后,再次迁都于北京,延续北京的八百年京城之位。
新中国的重工业建设让北方再次繁荣,东北、华北、或是西北,都显尽光辉。可是三十年之后,时代剧变。北方的产业本以国企为重,财政垂直于中央。八十年代之后,经济中心转向南方制造业,北方再难以工业产品与南方竞争。并且此时已经是新体制企业,甚至一众国企也要改制,经营模式已经发生了完全的扭转。
我二十岁那年,从政治历史上第一次接触到北方产业的没落,在国家之力推动下的南方制造业崛起,我还能说什么呢。三十年来,国企财政收缴至中央,产品分配于地方。北方一贯如此,对此总感到不甘心。看着挖空的矿山、吸着灰黄的雾霾,可有些人只会笑我生活的地方乌烟瘴气。瘴气,哈哈,这原本是上古时期以来对南方的说法。
面向自由市场,得到大力扶持的南方制造业彻底击垮了北方产业,北方成为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甚至廉价劳动力来源地,这和英属印度,和苏联解体又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英国和西欧不会理会印度和苏联,而我能吃到更多转移支付吗
此前,我讨厌北京是北京如何通过行政力量让河北转移高污染产业、让蒙古植树造林防御沙尘、如何阻碍与河北的交通。现在,我讨厌北京,讨厌它为什么不能在经济、文化、科技上全面碾压南方。
这是北方最后的牌面。除了北京,还有哪里的形象不能被抹黑呢
东北与河南,人口都是数以亿计的体量。怪就怪,东北大下岗倒逼成年孩子搭乘出关的火车,怪就怪,郑州产业升级失败倒逼黄毛孩子谋生在江浙电子厂。
这可是两亿的体量,1/7的人口,美国黑人不过1/8的比例就能锣鼓喧天,这样的差别我不敢想。
现在北方能拥有北京,我只感到庆幸,好在文化话语权仍在北方,尽管南方文娱势力已经是更为强势,这其实很像是越南,不是吗,也很有一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色彩。
待续…
- 作者:Alan
- 链接:https://alanyunghowe.eu.org/article/206479ec-59b8-8082-83a0-fe31b2d55f4e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