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说来我一向不愿意回首过去,尤其是童年时期,尽管童年已经足够美好。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类思绪确实占据了相当久的时间,又总是徒增忧伤。其实此前在天空之城和只是,我没有选择都提及了这类思绪,只是叙述于不同的角度。这些想法也早已经在脑海里魂牵梦萦地盘旋过好多遍,由于一方面一直不愿顾影自怜,另一方面记录下来未必能够有所轻松,便一直作罢。
近些天有两个儿时好友相继结婚,又难免对比起你我来。
话题说是“社会与人生”显得太大,说是“个人经历”又显得太小,我不能理清这到底算是什么,也不知道算做什么主题。不过是日常的一些胡思乱想吧,一如既往的平平常常,到底是,今日无事发生。
最近几年,其实也不只是最近几年了。
看着以前的朋友们攒钱买车,装修房子,看着他们爸妈为儿子成家做着打量,谈笑风生。以前总觉得二十岁是很大的年纪,可真到了这阶段,只是觉得才刚刚起步,也远没有以前想象的那样健壮。看着朋友们都是实实在在地要成家了。起初觉得他们只是稚嫩的肩膀被如期而至的责任担当磨得坚硬成熟,后来想想,他们许多观念想法例如家庭观念都要先我许多,而且在父母眼里他们也的确成为新一代中流砥柱,相较于我,地位悬殊。
老实讲,我并不愿意这样观察这些朋友们,或者再对对他们的人生轨迹做什么评价,什么看法,我总觉得那实在不够道德,好像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众生命运颐指气使,更何况还是我最好的一些朋友。
而我在他们之中,的确是突出的,特殊的,也是落后一步的。我到底还是一个学生,而他们早在十年前就已经脱离这一身份了,去年酒桌上一朋友还提到当年背着大人偷偷攒酒桌的事,“十年了,你想想,那会儿……”。
可我再看着他们每个人都有着相似的经历,我却显得独树一帜。按理说我这么些年来的求学经历,应当属于是社会话语中的坦途正道。一时间不知道是我特殊了还是他们边缘了。后来的许多时间里,我都只是觉得其实是我成为了一个特殊的边缘人。
每次过年相聚时候看着朋友们陆续成家、赚钱养家,一再感悟到我能够走出村子,不过是一个例外。姑且说我的确是,前些年遇到我一年级时候的老师,年龄很大了,聊了一会儿她高兴得惊喜。后来一段时间老妈回家说,遇到了那位老师,聊起我来,说我当年怎样聪明,怎样爱学习,寒假冬天下雪还天天跑到她家里去要题来做,多年来没见过这样的学生。老妈也笑笑说我那时候跨着比我人还高的自行车两头跑,来回折腾。但实际上,比同学多聪明几分是一方面,更多地不过是虚荣心作祟,小孩子又没个轻重,最后一不小心把老师库存几年的卷子做完了。后来记得大概在二三年级时候,老爸给我买了一套试卷说每天晚上做一张,但是闷在家里自然是没什么虚荣心表现的机会的,结果就是一半来做,一半抄答案,老爸也不会检查,就这么一天一张推进着。
而实际上,那些朋友们,他们才是真正代表着人生常态,代表这一地区的人情,而我,实在是早已脱离了本土文化。
我看着他们努力在平淡的日子里,苦中作乐、聊以解忧,他们当然都是有所期望的,可是渺小的努力又总是无能为力,我感到可怕。我试想代入,更觉得可怕与无助,感到绝望,深深地。我不敢抛弃自己自以为还算精彩和新鲜的生活而投入到这样的更普遍的大众生活中去,不仅仅是朋友们的经历,还包括许许多多曾经的同学,那些脱离了社会主流期待的同学。
我常想到那些高考成绩不甚理想的同学,想到那样的生活未免单调乏味。而我已经习惯了这样主流社会话语赋予的合法性与正当性,习惯了这样对未来更高的期待阈值,总是以为自己代表着正统,代表着法理。可前路漫漫,总是会有人逐步摆脱掉主流期待的道路,就好像我们一同参与到了庞大的鱿鱼游戏里,观众的眼中永远都是幸存下来的那几位,哪怕自己已经被淘汰而沦为台下的观众。
我时常怀疑,我行事的意义也不过是来源于这种对自己身份法理性、正统性的认同,成就于高期待未来的实现,可细究到底,这样的认识也不过是建立于起初比周边同学多聪明几分的天赋的基础上,可简单依靠的天赋决定最终的意义,这不是显得很荒唐吗?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抛开这一层人道主义的价值论断,我所拥有的认同,对个人的认同,个人意义的认同,也都建立在这样的一种与囊括着最广大群众的社会的联系及个人判断之中,建立在这样的残酷的社会现实之上。我看像我的朋友们,我为这样的想法,为这样的现实而悲哀,可我还能做些什么呢,怎么解释这样的联系呢,已经延续下来的价值观念里却将二者能够调和,我不敢说这到底是基于哪一方的权益,姑且认为是整体的权益吧,我为此感到庆幸,更多地,为自己感到庆幸。
曾经也尝试接受在某些特定的领域里寻求意义,可每当接触到自己的平庸之时又望而却步,那更是一个将我同样视为可怜人的更遥远的意义所求,可哪怕有所实现又能怎样呢?有所投身其中就能证明它意义所在吗?我想,我的朋友们也是同样看待我的,我所在的地方,依然是遥远的。
我再回看我的朋友们,他们所经历的才是作为我一般性的身份所代表的,而他们都有自食其力的快乐日子,又哪该轮得到我评头论足?可如果我像他们一样,那自然不会有这些个想入非非。可我而今已经有所区别,我若是认可天赋带来的意义,那完全是凭借虚荣的高傲否认了他们而今的生活,又卑微地期盼着更遥远的追求。我若是不认可,又着实让我感到失望,也更为我的朋友们、我所生长之地感到深深的绝望,这反而是更卑劣的悲剧。我一直绥靖地明哲保身,总是避之任之,权当做生活的动力得过且过。这条矛盾的想法延续了好些年,可时光荏苒终究再没有合适的逻辑给以解释得以醒悟,我感到可悲。可面临到现实的情况,有所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好,选择表面的好总比表面的差更好…
可功利性的选择只是代表着最终的妥协…
就写到这里吧,本就是一个持续烂尾了几年的想法了…
也不差这么一个烂尾的结束了…
写到这里又多少有点释怀,尽管我也只有这么一种无能为力的选择…
又有了点新想法,就不补充进去了,那只会看上去更糟糕…9.23
- 作者:Alan
- 链接:https://alanyunghowe.eu.org/article/2b1047b8-812d-4fee-8c70-575e8755995d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